100%

  子部。释家类

  △华严经音义(唐释慧苑)

  阅唐释慧苑《华严经音义》,守山阁本。钱氏序言武进臧氏有节刊本,序称初得陕右本四卷,后以北藏本二卷校之,始知西本不及。然近歙徐氏刻泰兴陈氏所校北本于京邸,讹脱甚多,未见远胜西藏。此为嘉兴楞严寺所刊支那本,卷目与西藏同,视北本尤完善。因互勘一遇,其北本异同义得两存及徵引舛误、而陈氏所未举者,并附案语,以备参考。臧氏节本今附刻于庄(炘)所校《一切经音义》之后,奇零讹脱,读者憾之,钱氏此刻,为可贵也。

  同治癸酉(一八七三)二月初四日

  △一切经音义(唐释玄应)

  校《一切经音义》。玄应此书引证亥洽,虽字体未能荆ㄝ《说文》,或不免正俗颠倒,然大致精密。唐初如陆元朗之《经典释文》,最称详慎,而于字之正俗,亦往往迷误,所引字书,时多出入。玄应所病,正与之同,其确覈处,则反过之。且其书自床以来,入之佛藏,无人过问,梵流传刻,辗转讹误,亦较甚于陆书。此本为去年冬仁和曹籀据庄氏炘校正本授杭州尼明净翻刻。籀本妄人不学,又年耄不知校刊,故重忄┩谬,满纸乌焉,几不可读。予旧有庄本,已失去。粤东海山仙馆本未尝得见。今姑以《说文》、《玉篇》、《释名》、《小尔雅》诸书及近儒任氏《小学钩沈》孙氏《仓颉篇》等略为是正。至其翻译梵言,讹夺尤多,家无梵书,末由校对。计四日来仅得三卷,以后入伏,酷暑复炽,又当辍业矣。

  同治庚午(一八七○)六月初八日

  △大藏经音义(唐释慧琳)

  阅慧琳《大藏经音义》共一百卷,唐西明寺翻经沙门慧琳撰。前有开成五年九月十日处士顾齐之序,言慧琳俗姓裴氏,疏勒国人,为不空三藏弟子,建中末著《经音义》一百卷,约六十万言,始于《大般若经》,终于小乘记传。又有试太常寺奉礼郎景审序,言慧琳本住大兴善寺,以玄应《一切经音义》慧苑《华严音义》尚有未备,于建中末年创制,至元和二祀方就,凡一百轴,具释众经,始于《大般若》,终于《护命法》,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旧两家音义,合而次之,大略以《玉篇》、《说文》、《字林》、《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七家字书释谊,七书不该百氏,咸讨训解之,末兼辩六书。其书则取元庭坚《韵英》及张戬《考声切韵》,以元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绝笔于西明寺焉。又有日本元文二禩丁巳仲秋雒东狮谷白莲社杜多鹤宝洲槃谭所撰新雕此书纪事,引《宋高僧传》卷五云慧琳此书,成于元和五载,贮其本于西明藏中,以元和十五年庚子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四,大中五年有人奏请入藏流行。周显德中高丽国遣使斋金入浙中求此书不获,又引其国《善邻国宝记》云,后高丽求得于契丹,锓梓置之海印寺。本邦大将军源义满公尝请大藏于朝鲜,逮义政公时,如请送达,今雒东建仁惮刹大藏是也。时琳《音》在藏中,同来贮丸州宫鸟及江州北野寺,而阙卷蠹蚀,漫灭尤多,其完奉仅留建仁及武之缘山。先师忍澂老人始谋写布于世,登梓十余卷,而师迁寂,弟子等戮力成之。雒西五智峰如幻空、大德东都敬{巛百}律师尝竭心思为之校阅,于高丽原本字句讹脱倒置衍剩者,概存其旧,不妄点窜,别有校讹,将嗣刊焉。其论是书源流甚悉。又云,闻朝鲜海印藏版,近罹兵燹散亡,则此刊本益为奇宝。是知朝鲜本有刻版,故日本求得数本,不知朝鲜今尚有传本否耳。又引《佛祖统纪》卷四十二云,河中府沙门慧琳撰《一切经音义》一百三卷诣阙上进,敕入大藏,赐紫衣缣币茶药,是亦名《一切经音义》,其卷数颇不符。既入大藏,何以后遂湮没?皆不可解。此刻顾景两序首行亦皆题《一切经音义》,又有元文二岁钅兼仓府天照山方丈赐紫老衲真察序。每册之首,皆有签题云三缘山慧照院常住物,其卷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前,冠以大唐太宗文皇帝《圣教序》、高宗皇帝在春宫述三藏记注,中引古经子注古字书甚多,其辨别字之正俗,学识似在玄应之上。

  光绪癸未(一八八三)十一月十四日

  《大藏经音义》狮谷宝洲(狮谷盖寺名,宝洲其僧之号,盘谭盖其名也。真察序止你狮谷宝洲。)纪事有云,经典音义之作,如玄应(众经)云公(涅槃)慧苑(华严)基师(法华)等,至慧琳始集大成,其前后亦有数家,如唐太原处士郭┢、(著新定一切经类音八卷,见智证请来录,今缺本。)周言川西峦行律师、(撰大藏经音疏五百卷,今绝而不行。)晋汉中沙门可洪、(著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三十卷,今见在高丽藏,然统纪四十三曰可洪进大藏音义四百八十卷,敕入大藏可疑。)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述续一切经音义十卷,亦见在高丽藏,开元录后续慧琳未音经论。)宋沙门处观(著绍兴大藏音三卷,甚疏略,见在明藏。)等并无出其右者。又引《宋高僧传》卷廿五后周会稽郡大善寺行传云,慨其郭┢音义疏略,慧琳音义不传,遂述《大藏经音疏》五百许卷,今行于江浙左右僧坊,按此传则琳音中华早绝不传云云,所考甚为分皙。盖此书以石晋减时迁入契丹,故中国遂绝,行在后周以琳音已亡而别撰,高丽亦于显德中求之浙而不获,而希麟为辽僧,故得见琳书而续其所未音,此渊源可寻者也。行为吾越丛林古德,著书等身,其事甚雅,而书既不传,自《嘉太志》以来亦无纪其事者,《乾隆志》经籍门亦不载,当亟补入吾乡志乘耳。

  十一月十七日

  △金刚经

  买得石注《金刚经》一本,乃康熙间扬州人石成金据南唐道颙法师石刻本,为之注解。其中有注有讲有证有音,颇简净得训法。乾隆间纳兰晓枫少詹(庆龄)刻之,而翁覃溪为之序。是经注本甚夥,以此为最善。其板已失,都市颇不易购。佛家此经,犹吾儒之《易》,为文字之最先,包蕴众义,无微不入。其后《楞严》、《法华》、《圆觉》、《莲华》四经,则犹《书》、《诗》、《春秋》、《礼记》也。《华严》犹《周礼》,《大品涅槃》犹《仪礼》也。《心经》、《维摩》、《诘经》犹《论语》、《孟子》也。以上九经,皆夙藏之绛趺阁,先王母倪太恭人所朝夕持诵者。予尝谓九经之外,若《法苑珠林》、《佛祖通载》、《五灯会元》三书,则犹儒之三史,皆参宗乘者所必须也。

  同治癸亥(一八六三)正月十二日

  △楞严经

  终日阅《楞严经》。释教中《金刚》、《圆觉》、《楞严》、《华严》四经,犹儒家之四子书,而《楞严》尤为禅宗上义,名言隽旨,往往元悟超然,顾辞每泛衍,义多重复,亦易令人生厌。彼中理蕴,固浅于吾儒远矣。

  咸丰庚申(一八六○)七月初七日

  △法苑珠林(唐释道世)

  厂肆取《法苑珠林》来,道光初常熟蒋氏据释藏本鸠资所刻也。每卷后各题出资妇女姓名,而系以其夫若子。首有骈文序一篇,极宓丽,末题万善花室女弟子吕琴姜撰,盖皆文人润饰为之。序言明万历时刊本,妄析为百二十卷,与《新唐书》、《艺文志》百卷之目不符,以致简错章离,字句脱误。虞山蒋伯生大令之簉室董申林用藏本校勘,因集百人,凡费千镒,人刻一卷,以还其旧。据其第二卷末题前山东齐河县知县常熟蒋因培妾董姝出资重刻,百卷之后有姝跋(琴川申林女子董姝跋。)称道光辛巳九月,燕园主人以事遣戍,姝实从行,发愿刻经一部,及早赐环,女君闻之,欣然质钱鸠工,并普告闺阎诸大家,共襄是举云云,是非好事刻经者比矣。第九十九卷末题翰林院编修江都秦恩复妾端木守柔刻,第一百卷末题奎文阁典籍元和顾千里妻韩道映刻,则其书当经秦顾二君勘过,而讹脱仍叠,未为善本,岂释藏本误,末由是正邪?书为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字玄恽所撰,成于高宗时,前有朝散大夫兰台侍郎陇西李俨字仲思序,末题总章元年。然道世之名,何以不避太宗之讳?殊不可解。序亦骈文,似有残缺。书分劫量至传记共百篇,皆以两字标题,于佛典故事,以类叙述。其每篇又各分子部,部犹篇也;每篇首皆有述意一部,犹之小序也。大恉不过张大经像,申言报应,而辞理清雅,犹有东晋支惠遗风。

  同治壬申(一八七二)二月初十日

  阅《法苑珠林》,方毕数卷,觉词意缭复,令人欲睡。盖彼教书,止可佐清谭消闲晷耳。寻味其理,转生厌弃。平生不专禅悦,良由钝根未除也。

  二月十一日

  △云门显圣寺志(明赵甸编)

  阅《云门显圣寺志》,共十卷。其称云门者,显圣为云门外六寺之一也。中有湛然至百愚诸僧语录及塔铭规约疏序等,康熙初邑人赵甸壁云所编。(甸为明诸生,善画,有文名。国初与陶行人履卓偕隐云门,有高节。此书自署曰小梅田,不知何指。商宝意言其与董[C043]休王白岳等称云门十大弟子。)分立门目,各有小序,辞意奥约,而往往失之晦涩,盖犹是明季习气。其《尔宓𣸪禅师塔铭》、《麦浪怀禅师塔铭》,皆祁忠惠所撰。𣸪名明𣸪,号散伊;名明坏,字修湛;与三宜明盂皆湛然弟子。又《百愚斯禅师塔铭》,忠惠之兄净超居士骏佳所撰。净超自号西遯道人,尝受法于三宜,而百愚则弁山明雪之弟子。明雪字瑞白,亦湛然之徒也。(其塔铭余大成所撰。)文皆作彼教中语,想见当日名山道侣,仗锡往还,犹有莲社东林风流余韵。至《佛牙塔记》言湛师得之吴中穹窿山,备致灵异,几至斗利速讼。归越後,又为会稽令火之三日,其色逾鲜,传幻传疑,理不足信。

  同治己巳(一八六九)十月初一日

  △奏对机缘(清释道忞)

  阅云门旅庵和尚《奏对机缘录》,中载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贵妃薨,追加封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靖敬皇后,御制哀册行状,大学士金之俊撰本传云云。按吴梅村《五台诗》所谓千里草者,即指贵妃。盖章皇自妃丧后,伤悼甚,将以次年行幸五台山,为妃荐福,而龙驭即以正月初七日上宾矣。尤西堂集中《靖敬皇后輓诗》,有憔悴天颜赋悼亡等语。又言贵妃于昔年八月赐浴温泉,其殁也以痛皇子故,皆足资参考。西堂次年作《章皇輓诗》,内一首云:缀之无复近天颜,内殿凄凉歌舞班。石马一朝游地下,钿车几日去人间。汉宫落叶伤罗袂,蜀道淋铃忆玉环。不信苍梧南狩日,湘妃先葬九疑山;足征恩眷之隆矣。又汪钝翁《说铃》载朱国桢(克生)作《靖敬皇后輓诗》四首,其二首云:玉容随碧水,金册重黄纶,谥法传宗伯,斋词命宰臣。宝衣镂翡翠,仗马饰麒麟,阁外停封事,无由达紫宸。又素辇出雕槛,君王执绋行,宫娥结缟带,都市剪红缨。玉仗斋金节,龙箫夹凤笙,景山聊驻跸,愁见月华明。钝翁称其吐辞典丽,立言得体,在唐人亦当擅场云。((按下尚有“其实二诗未免踳驳也附记于此”一语,以后重又勾去。))

  咸丰丙辰(一八五六)三月二十七日